今天嫁給我好嗎?馬拉松終點是求婚勝地
台灣的馬拉松熱從 2012 年開始,在全盛時期,平均一個週末會有四場東南西北各地的馬拉松、路跑賽。不只是參賽者眾推動馬拉松經濟,也讓人訝異的是,越來越多人在跑完馬拉松、跨過終點之後,抱著一身汗水、捧著花束 (親友遞上) 向摯愛的對方求婚。
照片來源:U.S. National 24 Hour Running Team
#萬眾矚目的見證
馬拉松是千人、萬人為求自我實踐的活動,意味有無數志同道合、不相識的朋友跑在一塊,為同一個終點而努力,見證當事人的堅持到底。跑友間彼此不一定相識,正所謂「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」(欸?),跨過終點的人們彼此勉勵、祝福。都是完成了漫長的里程,不只是實踐夢想,也見證了求婚者的努力與堅持。
萍水相逢的跑友,為跨過終點後的求婚儀式給予祝福,並對堅持完賽、一身疲憊痛苦的跑者給予好評。「能樂觀看待比賽、堅持完成又熱愛運動,絕對可以託付終身」。有毅力完成 42.195 公里,對維繫婚姻會更具堅毅力。
如時下大學生表白就一定要夠大聲、夠勇敢也敢跨出一步『我喜歡你』!獲得他人見證的當下,也透過展現勇氣與魄力獲得對方的認同。如同人們說「能完成馬拉松,還有甚麼作不到?」。”如果一個人能夠堅持跑完42.195公里而不放棄,那麼愛情自然也會到來吧!
照片來源:雷爾
#這不是情緒勒索,也是啦
「我跑得這麼辛苦,腳都起水泡了,你還不答應我?(。í _ ì。)」
跨過終點的求婚者,不知道多少人有這樣的想法。(如同政治人物在農田裡、在大街小巷揮汗如雨爭取認同一樣 (嗶~消音))
就心理學上說,對方若願意讓你看見最不堪的模樣,不只是信任,也是情感託付。譬如早上起床還沒化妝的睡眼惺忪、因為吵架而哭得唏哩嘩啦的模樣、或者是跑完馬拉松之後,心心念念只巴望著向心上人求婚的身心俱疲的選手。
照片來源:雷爾
心理學家蘇珊‧佛沃 Susan Forward 在 1997 年首度提出「情緒勒索」概念,情緒勒索被定義為利用恐懼 Fear 、義務 Obligation 和罪惡感 Guilt 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。通常發生在較為親密的人際關係中,例如父母對子女,或是兄弟姐妹、朋友或情侶之間等。源自於合理的慾望,像是渴望被愛、被需要、安全感、價值感、希望受到他人的重視等。正常的欲望渴求,問題在於追求欲望的同時,卻忽視他人的需求與感受。
「你為什麼就不能好好求婚,而是在馬拉松的終點求婚?」
「因為我這麼堅持完成比賽,跑著跑著遇見你 (在這樣美好的天氣♩♫♪ 吸!吐!吸吸吐!)。這種無比決心和毅力,你一定能懂。」
#婚姻是一場馬拉松
艾米爾‧哲托貝克說過:「如果你想要跑步,跑一英里就好,如果你想體驗不一樣的人生,就跑一場馬拉松。」讓我們稍微修改這句話:「如果想要談戀愛,找一個對象就好,如果想體驗不一樣的人生,就結婚吧。」
照片來源:雷爾
婚姻就是一場馬拉松,或說馬拉松就是婚姻的縮影。你知道遠方會有終點,卻無法想像中間漫長的過程會經歷甚麼。顯然我們都不希望是 DNF 收尾。在這段旅程裡,我們要抓穩配速、時而給這段婚姻一點補給品、一些水。偶爾太累了,可能要走個一分鐘稍作休息。相處過程中會有撞牆期,可能是常常上演的撞牆期,瀕臨崩潰與想要放棄,喃喃自語「為什麼我要參加這一場」。但最終,總會回到賽道上去完成。
跨過終點後的當下,身心狀態很辛苦,稍微休息個兩天,就會從回憶中找到甘美的地方。思索著「婚姻好像也不壞」。婚姻就是馬拉松,你可以多跑馬拉松,但婚姻盡可能一次到位就好。
照片來源:雷爾
提問,如果你的戀人在馬拉松終點跟你求婚,你會給予甚麼答覆?
「我願意!」
「哪有這麼簡單就答應你。給我好好地準備求婚儀式。(╯•̀ὤ•́)╯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