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手故事-高山移地訓練分享 曾廷瑋/周鴻宇篇

確診後直上高地訓練,從「心」開始找回狀態

在炎熱又潮濕的台灣,許多選手們會在夏季選擇到較為涼爽的高山做移地訓練。不過就在七月的移訓前,選手曾廷瑋及周鴻兩人躲不過病毒的侵襲相繼確診。

森林跑站贊助選手-曾廷瑋及周鴻宇,兩人是臺灣師範大學的學長及學弟,在暑假時學校都會安排高地移地訓練。

眼看移訓時間越來越接近,體能狀況卻因為隔離而無法調整到可以應付高地訓練的強度。

面對這次的移訓,兩人不約而同提到心境的改變,讓這趟移訓與過去有不一樣的收穫!

-

確診後以恢復體能及肌力為目標

「六月中旬確診康復之後,一直到七月開始才恢復訓練,體能與肌力掉了許多。」廷瑋表示依照規劃7月下旬隨校隊前往清境執行為期三週的移地訓練,所以在那之前為了提早適應高山訓練體能所需,特別針對肌力做了加強。

至於鴻宇的狀況與廷瑋類似,在移訓之前因為確診隔離,有好一陣子都沒有訓練,所以這次是以打底練體能和恢復肌力為目標

高地訓練-提昇耐力和身體強度

鴻宇分享,高地訓練有很多優點,但主要上山是提升耐力和身體強度,主要的幾個好處如下:

  • 台灣夏天天氣炎熱,長距離選手的訓練強度和距離會大幅下降,山上海拔高所以氣溫比較低,適合長距離訓練。
  • 高地(海拔1200-2500公尺)空氣稀薄,人體為了適應環境會增加紅血球的數量。紅血球的數量越多,送往肌肉的氧氣就越多,提高身體輸送氧氣能力。
  • 高地訓練還可以培養肌肉耐乳酸的能力

心境改變

從確診出關後重回訓練,又是直接上高地訓練,廷瑋和鴻宇都不約而同的談到今年心境上的改變。

廷瑋分享:「今年在跑量堆疊上和有氧能力的步調上明顯比往年慢了許多,因此和教練討論關於訓練的安排上,有非常多的慢跑與恢復跑,面對主課表的心態上也是求完成即可,對於秒數的要求並不嚴格。」

廷瑋也表示,今年比較能平淡地完成每一次的訓練,也更從容地解決訓練上所遇到的困境,他認為隨著多年的訓練與經驗閱歷,對於自己身體掌握及訓練概念上的積累,慢慢可以在訓練的「鬆」與「緊」之間保持彈性。

鴻宇則分享,確診時每一天都感覺自己做不到以前做得到的強度,「心」的強度確有慢慢往下降,但也很幸運隔離結束後馬上就接著上高地訓練,經過移訓的各種質與量的洗禮,身體狀況提升了很多,現在狀況正在恢復中。

「只要把『心』的部分抓回來,我相信自己能比之前還要更好。」

鴻宇有自信的如此說,但剛回歸還不能太過於急躁,訓練一切保持循序漸進,慢慢來會更快

未來賽事規劃

談到下半年的參賽規劃,廷瑋及鴻宇皆會參加10月21-22日在宜蘭舉辦的111年全國田徑錦標賽,廷瑋除了拿手的三千公尺障礙之外,還有報名五千公尺,而鴻宇只報名一萬公尺一項。

除了場內賽,廷瑋也有提到路跑的賽事將會參加10月23日的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和12月18日的臺北馬拉松,兩場皆是以半馬的項目出賽,期望自己能有穩定的表現,當然是以突破個人最佳為目標。

鴻宇則是暫時沒有透露,但他認為現在各個訓練已經慢慢進入狀況,期許在往後的各場比賽,找回自己並突破自己!

雖然一般市民跑者不像選手們訓練強度這麼高,也沒有恢復時間的壓力,但面對確診後的調整,從兩位選手的分享可以得知「切勿操之過急,一切從『心』開始」。

無論是面對訓練或賽事,都可以用較放鬆的心態,把腳步放慢,去感受身體的變化及回饋,只要心穩定了,身體自然會慢慢跟上。


猜你想看: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